被大幅降薪后,我想开了......
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新一朋友圈 Author Joan
口述 l Joan 采访 l新一
来源 l 新一朋友圈(ID:xinyiji90)
分享 l 生涯研习社(ID:xjysyyxs)
分享 l 生涯研习社(ID:xjysyyxs)
坏消息不会突然发生。
我们公司是新消费领域的一家明星创业公司,前期走融资这条路,一度非常顺利。2021年下半年开始,整个资本市场比较谨慎,或者说遇冷了,之前更多看销售额、GMV、用户增长,现在还看你的利润。如果公司的生意模式不能“靠自己赚钱”,投资人就会非常谨慎。
这时候就面临很多挑战。为了维持健康的现金流,我们公司的战略方向调整非常大。过去一年,公司陆陆续续裁员,有风险的新业务都在收缩或者关掉。
对于降薪这个举措,我在去年年底就建立了预期,只是没想到幅度这么大。
对我而言,工作节奏有两个变化:一是我可以灵活办公,不用每天通勤去公司上班;二是维护现有业务的稳定,新接的业务不设KPI,顺其自然就好。
虽然薪资回到了“解放前”,但是属于我的自由支配时间就会增加。
其实每件事都有两面性,还是要努力找出坏消息中积极的一面。
我可以有更多时间陪伴家人,也可以享受生活;之前工作日就是“家—— 公司”两点一线,只有工作没有生活,甚至工作日和家人吃顿晚餐都是不可能的事,我想应该有错过很多生活上的美好。实际上,工作并不是所有,并不是唯一。这才是生活的本质。
有一个小分享,以前我在办公室很少欣赏过夕阳,因为下班已经是晚上。
最近一个工作日下午,我开车出去理发。看到灿烂的午后,明媚的太阳,毫不夸张地说,我发自内心地觉得特别愉悦。
几年前,我就想尝试自媒体,不是说成为网红、博主,我就想去体验了解一下,看看自媒体时代是什么样子。可是工作实在太忙,轻投入激不起什么小水花,重投入呢自己又没时间精力,那正好趁现在有时间可以花心思去做下。还没丢工作对吧,何乐而不为?
以目前公司的情形,我最坏的情况就是被裁了。那样的话,我会有一段职场休息期。(如何应对裁员?)可能因人而异。我从大学毕业进入职场到今天,无论薪资多少,我都有存储的习惯,所以我可以承担一段时间没有收入的生活。
说到底,心态好并不是盲目乐观,而是底线思维。无论遇到什么事儿,要告诉自己都会过去,只是时间问题而已。
02
从前台到总监,
跨越学历不自信
(新一:作为职场观察者,我发现,但凡职业上有晋升的人,一定有超乎常人的意识和行动,我想请您复盘自己的职业成长经历大概是怎样的,过程中做对了什么,思考了什么?)
很好。借着这个问题,我昨天很认真地复盘了一下。
2012年,我毕业于一所普通的本科院校,工商管理专业。当时没有很清晰地规划职业道路,我只是很清楚自己不会考编,不想过一眼望到头的日子。我想进入企业,有挑战、有成长。
我简单分析了下自己,喜欢且擅长和人沟通,想找适合女生发展的岗位,最后选择成为一名人事从业者。
那我的成长历程就来到了第一个目标:进入人力资源这个行业。
由于没有相关的实习经验,直接应聘HR比较难。面了几家公司,都没有下文。有家集团公司说可以,让我先从前台做起,试用期6个月,表现好的话,就可以考虑调入人事部。
当时我没有谈薪,公司给我开多少薪酬,我就接受了多少,因为我觉得自己没有资本去谈,我需要的是学习、积累经验。
印象深刻的有两件事:第一件事,我背下了集团所有分机号,分别对应什么部门、哪个同事,识别来电的人,谁想套取联系方式,我就婉转拒接。其他部门反馈说自从我来了后,他们少了很多骚扰电话。第二件事,有人进入公司大楼,不论他是同事、领导还是客户,我都会抬头微笑示人、礼貌接待(前台有电脑显示屏遮挡,如果我低着头,也没什么事)。公司的高管们都知道,有个前台小姑娘很亲切。
试用期三个月,我提前转正,调到人事部去了,从一楼的大堂前台,搬到楼上,成为一名人事助理。回头想想,把最基础的工作做到极致,也是会发光的。
工作了一年半,我就有了第二个目标:要系统性地学习和实践人力资源的模块知识。
第一份工作在负责了人事的几大模块之后,我发现专业上的提升比较局限了。我的上级主管在这家公司已经工作十几年,非常慷慨地给我分享经验,但我只是一名很熟练的执行工作者。
外企是我眼里最好的选择,但进外企又很难,我没有外企工作经验,面了几家,都没有录取。终于有一家美国公司,世界500强,招聘外包人员——除了没有编制,其他福利待遇跟正式员工一样。虽然不是正式员工,但工作内容是我喜欢的模块,况且没有更好的选择,我就欣然加入了。
加入之后,感受还是非常不同的。每个工作流程都非常细致,各个系统操作和各类数据报表都非常专业。我在这家公司作为外包人员整整一年多,虽然期间同事、领导待我和正式员工一样,但我内心无数次幻想真正成为这家公司的员工。一年后,公司有位老员工离职,空出了一个岗位,直接汇报给亚太总部经理。那个经理听说过我,找我聊,希望我加入他的团队。
明知道新岗位的工作内容不是自己感兴趣的,但抵不过我太想成为正式员工,于是就接受了。这为我半年后的辞职埋下了伏笔。虽然我努力尝试去喜欢这份工作,还是没有办法,继续做下去已然是对自己的一种内耗。
这份工作离职并不是我想好了下一个目标,而是我很清楚自己不要什么。
休息、调整两个月,我确定了第三个目标:找一个管理岗位。
第三份工作是我的分水岭。凭借在外企积累的专业及体系化,15年底,我进入一家AI初创公司,职位是人事主管。和外企不同,创业公司没有所谓的“一个萝卜一个坑”,没有充足的预算和资源,有的就是源源不断的问题,所以我在这家公司练就了如何在有限的条件下去解决问题,大大提升了我解决问题的能力。
但工作了两年我还是选择了离开,因为当整个公司运营正常运转起来后,我发现人事部的定位不是战略部门,而是一个服务部门,可发挥的空间非常有限。
第四个目标随之确定:找一个人事部门受重视、我有空间发挥的管理岗位。
18年初,我加入另一家AI初创公司,职位是人事经理。
陪伴公司经历一系列重组动荡之后,19年我被正式提拔为人事总监。当时我28岁,公司七个核心高管里面,只有我一个女生,说实话我感觉很骄傲。之前我一直觉得学历不够亮眼,要爬到高层,没那么大自信。
21年7月,陪伴公司三年半后我选择了离开,具体原因比较复杂就不展开了。休息调整一个多月,来到了现在这家公司,一直到现在。
你问我这一路走来做对了些什么?除了运气、机遇、勤奋之外,更多是听从了自己的内心,即使当下看来并不是一个完美的选择和决定。
年轻的时候,有父母支撑我,那时的试错成本低,可以尝试各种可能性。回过头看,当时做了一些正确的决定,但其他选择也可能是对的。
最近几年,我才真正懂这句话,特别是在大事方面,我觉得一定要听从自己的内心,这样的人生才能最大程度地避免遗憾。
至于如何听从内心,我想了三点:
第一,一定要培养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,最好是深度思考。很多时候,你好像听从了内心,其实那是一个表层的感受,你的真实想法不一定是这样。不断地提问自己,透过现象看本质是什么,了解自己找到真实的自己。
第二,了解自己之后,一定要坚持自我。我们处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,每天有太多信息、观点产出,这时候一定不能人云亦云。要坚持自己的思考和判断,才不会像失去主心骨一样来回摆动。
第三,要有耐心。听从内心的选择,当下不见得是最好的选择,甚至要承受外界的压力,以及短期利益的损失。我们要有耐心,拉长时间维度,才能看出这个决定是否正确,会有怎样的收获。
说起来好像有点玄学,但我觉得不论人生处在什么样的阶段,到达什么样的高度,功成名就还是碌碌无为,一生都是一个修心的过程,都是寻求自己心灵的归放之处。
最后分享电影《在西伯利亚森林中》里面的一句话:
“你走了一段路了,坚强地走下去,不要害怕,你是自由的。”
以此鼓励自己,也和大家共勉。